經(jīng)專業(yè)部門鑒定 五件“文物”均為仿品
老人堅信,自己幫別人保管的“文物”都是真的,而且對方很快就會花大價錢收回去,自己沒有被騙。那么,這些“文物”是真的嗎?經(jīng)過一番勸說后,陳先生和他父親從眾多藏品中隨機挑選了五件,請工作人員逐一辨別真?zhèn)巍?/p>
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海南管理處工作人員 陳建輝:你這個瓷器,應該說它是仿汝窯的,河南汝窯海棠口的這樣一個花瓶。但是你這個東西做得不是很好,另外你這個上面也有一些做舊的痕跡,從器型上來講它的比例也不是很對。
經(jīng)過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海南管理處工作人員的鑒定,陳先生父親的五件藏品均為仿品,并不是對方所說的“文物”。
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海南管理處主任章佩嵐:它們就是一些藝術品,或者是工藝品,不要把它當作文物來認定,如果他告訴你這個東西是從土里挖出來的,是從哪里出土的,那他就涉嫌文物的倒賣,他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。
警惕為老年人“量身定制”的“文物”陷阱
陳先生表示,經(jīng)過這次鑒定,父親的態(tài)度有了一些轉(zhuǎn)變,他也要給父親更多的關心和陪伴,希望老人早日從這場“文物收藏”的騙局中走出來。記者從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海南管理處了解到,像陳先生父親這樣被騙的老人有不少。那么,此類針對老年人的“文物”陷阱,該如何防范?
工作人員表示,此類“文物”陷阱多為老年人“量身定制”。銷售人員常會編造各類或感人或離奇的故事吸引老年人關注,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把東西賣出去。
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海南管理處主任章佩嵐:就像剛才老人說的,我只是代他保管,他為什么要代他保管,如果真的是達到一定年代的文物,它就是屬于國家所有的,不要說是這樣的直播間了,就是一些文物的銷售單位或者文物拍賣企業(yè),都是有嚴格的控制和法律約束的。
那么,這些所謂的“文物”銷售,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老人信任的呢?
??谑泄簿中阌⒎志址丛p中心中隊長 陳慶晶:首先他在這個直播間里面,他會銷售一些日用品或者是一些廉價的福利品,以此來引流。引流他引的主要是一些老人群體,引流成功了以后,他會借機把你帶入購買“古董”或者是“文物”的直播間。騙子會編造一些話術來烘托這個氣氛,說這個“文物”“古董”值多少錢,你只需要花幾千或者上萬塊錢,買這個“文物”或者是交這個“文物”的保管費或者保證金,幫我保管這個文物一段時間,那么過幾個月后我會以數(shù)十倍或者是上百倍的價格,把你這個“文物”回購。
警方表示,雖然法律規(guī)定,個人可以通過合法渠道購買文物,但需要核實來源的真實性、合法性,并妥善保管。而像類似這種直播平臺銷售“文物”的情形,發(fā)現(xiàn)被騙后維權難度較大,像一些小的直播平臺所繳納的擔保費較低,對方消失后也難以找到。
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反詐中心中隊長 陳慶晶:廣大的老年群體一定要注意,平時注意甄別網(wǎng)上購物或者是網(wǎng)上直播間的信息,特別是遇到一些給你炒得特別火的,或者利益特別大的這種直播間,我們就要提高警惕,防止被騙。